关键词
诗文库
大蒜仲夏而枯(《艺文类聚》八十二,《御览》九百八十。) 其二十八 东晋 · 葛洪
 出处:全晋文
上古无谥,始于周家耳。
黄帝谥后人追为之谥,取其法世时行迹而已,非黄帝群臣之作也。
俗人通自不信仙,宁肯追以仙谥黄帝乎(《御览》五百六十二)
大蒜仲夏而枯(《艺文类聚》八十二,《御览》九百八十。) 其四十二 东晋 · 葛洪
 出处:全晋文
韩子治以地黄、甘草,哺五十岁老马,以生三驹,又百三十岁乃死(《御览》八百九十七)
大蒜仲夏而枯(《艺文类聚》八十二,《御览》九百八十。) 其十四 东晋 · 葛洪
 出处:全晋文
金芝,生于金石之中,青盖茎,味甘辛。
以秋取,阴乾治食,令人身有光,寿万岁(同上)
大蒜仲夏而枯(《艺文类聚》八十二,《御览》九百八十。) 其二十九 东晋 · 葛洪
 出处:全晋文
吴景帝时,戍将于江陵(又作“广陵”。)掘冢,取板治城
后发一大冢,内有重阁石扉,皆枢转开闭,四周徼道通事(当作“车”。),且广高可乘马。
又铸铜为人数十枚(又作“数十头”。),长五尺,皆大冠衣,执剑,列侍灵坐。
皆刻铜人背后石壁,言殿中将,或言侍郎,似王公冢也。
破其棺,棺中有人,鬓毛班白鲜明,面体如生人。
棺中有云母,厚尺许,白玉璧三十双,以藉身(又作“尸”),兵人举出死人以倚冢壁。
一玉长一尺,形似冬瓜,从死人怀中出堕地,两耳及鼻孔中,皆有黄金,大如许,此则骨骸有假物而不朽之效也(《御览》五百五十八,八百五,八百六,八百八,八百十,又八百十三。)
大蒜仲夏而枯(《艺文类聚》八十二,《御览》九百八十。) 其三十 东晋 · 葛洪
 出处:全晋文
专心凭师,依法行道,济身度世,利在永亨。
事师尽敬,得道为期,承间候色也。
不尽力明师道,有罪不可除也。
学道得明师事之,害乱不得发也(《御览》六百五十九)
竞渡浪系三言 明 · 杨慎
 押词韵第三部
天中届,午节戾。
雨不雨,霁不霁。
扇凉飔,消暑气。
江之永,水无际。
桥横霓,树如
玉洼菖,锦林荔。
竞龙舟,荡犀枻。
殷雷鼓,浮云吹。
汨齐出,瀺灂揭。
霭乃倡,于蔿继。
幖争夺,纛相掣。
楚曼姬,巴妠妓。
影照钗,沫溅袂。
山凝紫,日映未。
鳞霞穿,蟾钩缀。
乐无荒,倦而憩。
榜𦩷艛,汎容裔。
矍铄翁,尚儿戏。
效琦玕,𠩏浪系。
大蒜仲夏而枯(《艺文类聚》八十二,《御览》九百八十。) 其四十三 东晋 · 葛洪
 出处:全晋文
南方水牛,无冬夏常卧水中(《御览》八百九十九)
进增修互注礼部韵略表 南宋 · 毛晃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二二、《小学考》卷三一、《皕宋楼藏书志》卷一六
言:臣闻言出诸口,贯以清浊者谓之声;
声成诸文,第其轻重者谓之韵。
声韵之作,其来久矣。
自有天地,乃有人声;
自有书契,乃有文字。
世谓苍颉制字,孙炎作音,沈约撰韵,以为椎轮之始,而不知书契既造,字生其间,文字既生,音傅其内,声音既出,韵存其中,颉也、炎也、约也,岂能外三才之理而自为也哉?
尝观「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之辞,则尧之时固有声韵也;
观「日月光华,洪于一人」之辞,则舜之时固有声韵也。
不然舜命夔典乐,何以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也邪?
古诗三千馀篇,孔子被之弦歌,定为三百十一篇,其不合乎弦歌者去之,则字音声韵未出之前,所以为声韵者固自若也。
擢本探先,始而终之,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不有作也,后何以述?
颉也、炎也、约也,亦可谓有功于名教矣。
增而修之,理若有待。
诚惶诚惧,顿首顿首。
恭惟皇帝陛下以上圣之资,抚重熙之运。
出震接统,系天下之民心;
乘乾有为,主域中之大宝。
继宋之初,厉精图治,招徕俊乂,开纳谠言。
一日三朝,已极尊亲之至养;
继志述事,将成卒伐之大功,诚帝王之大有为也。
生陛下淳庬之俗三十有九年矣,自结发受在三之教,始学箕裘,沐浴膏泽,左右图史,力学不倦,穷而益坚,期于有成,以无负圣朝涵育之意。
目此光华盛旦,窃思孔伋之言,曰「至治之世,车同轨,书同文」,今陛下以圣继圣,方将混一区宇,海内喁喁,咸仰同文之治。
臣在草畎亩中,茍有涓尘以裨助同文之万一,则臣之志愿足矣。
故于萤窗雪案,博考载籍。
窃见方今国子监刊行《礼部韵略》,自元祐五年博士孙谔,陈乞添收,仅得一二。
至绍兴十一年进士黄启宗随韵补辑,所增不广,尚多阙遗,音切谬误,圈注脱略。
如群之为群,效之为效(《韵略》不收群、效二字。),三复三思(三音息暂反,又如字。),纯帛(《礼》纯音缁。),纯束(《诗》纯束音,徒本反。),无所收附。
以至𩟷饩之𩟷(于容反。),终辟之辟(频弥反。),采荠之(才资反。),唯几之(夷佳反。),脊令之令卢经反。)渠搜之搜(疏鸠反。),抠衣之抠(驱侯反。)总统之统(他总反。),鼓击之鼓(钟鼓之鼓从支,鼓击之鼓从攴。),迨及之迨(荡亥反,又徒耐反。),饼饵之饼(必反。),仁知之知(知义反。),会计之会(古外反。),寀地之寀(仓代反,又此宰反,《韵略》有上声,不收去声。),脍轩之轩(许建反。),孙顺之孙(苏困反。),美目之盻(匹裥反。),六凿之凿(在到反。),表貉之貉(莫驾反。),重穋之穋(力反。),催趋之趋(趋玉反。),鞸琫之鞸(补鼎反。),蔡放之蔡反。),撤去之撤(直列反。),足躩之躩(丘缚反,又驱碧反。),什佰之佰博白反,又莫白反。),血脉之脉(莫获反。),敕天之敕(耻力反。),诸如此类,不一而足,《韵》既不收,人不敢用。
或此有而彼无,或此圈而彼否,或收一而遗二,或略要而泛存,或同出一韵而不圈者,若痿(儒佳切。)(于危切。)、杻(敕九切。)(女九切。)之类是也。
或各傅两韵而不圈者,若藣(班麋切。)(彼义切。)、祁(翘移切。)(渠希切。)之类是也。
或本有其字,弃此而收彼者,若铁(古铁字。)为嵎峓之峓,欹(于宜切。)为倾敧之敧,欧(乌侯切。欧,刀,又姓。于口切,吐也。)为击驱之驱,禬(黄外切。)为衣襘之襘(古外切。),执锐(徒外切。)之为执鈗是也,如此类亦不一而足。
重以言语有五方之异,呼吸有轻重之殊,吴楚伤于轻浮,燕冀失于重浊,秦陇去声为入,梁益平声似去,江东河北,取韵尤远,鲁鱼一惑,泾渭同流。
点画偏旁,尤多讹舛。
若乃釐𨤲、宜宜、仓𫝉、番畨、韱韱、富富、堇之差,俗所常用,其失未远。
至如支(章移切。)攴、(普卜切。)(微夫切。)(莫后切。)、殳(慵朱切。)𠬛(莫勃切。)、羙(与羔同。)(美恶之美。)、夲(他刀切。)本、(根本之本。)(宫商之商。)(都敌切。)(夷周切。)臽、(乎韽切。)(他达切)。(多少之少)、疋(山于切。)𤴓(僻吉切。)(巨九切。)(居六切。)、玊(须玉切。)(鱼欲切。)之异,阖户辟户之为酉(古酉字。)(古夘字。),左戾右戾之为丿(曳,又音瞥。),㇏(音弗,右戾。),󱌻(与丹同。)、⺼(与舟同。)、月(与肉同。)、月(日月之月。)之不同,戍(屯戍之戍。)(戊己之戊。)、戌(戌亥之戌。)、钺(斧钺之钺。)之不类,毫釐小误,其义遂殊。
《广韵》以武移反渺瀰之瀰,当民卑切。
以房脂反辅毗之毗,当频弥切。
以符羁反皮革之皮(当蒲麋切。)
陆德明以武巾反旻天之旻(当弥邻切。),以丁丈反长幼之长(当展两切。),以布内反悖礼之悖(当蒲昧切。),以丁角反朴斲之斲(当侧角切。)
至于音训差误,未易槩举。
士不精考,雷同从之,或迁就傅会,易以佗字。
礼部贡院所差试官员数较多,尚可讨论。
方州小郡,秋举试官不过三四人,员既不多,书亦罕备,至有文理优长,援引深邃者,或以疑似暗行黜落,以谓与其取之有疑,宁若黜之无罪。
臣每观此,为之太息。
故以十年之力,增修四声之谱,䌷其端绪,贯穿经传,贰以古今字书,诸儒音释,互加考證。
凡九经子史,《苍》、《雅》、《方言》中遗漏要字,定其可否,参入逐韵。
凡增入二千六百五十五字,圈一千六百九十一字,正四百八十五字,笔画有害于义者悉正之(所正字画,惟传写经史,镌刻金石,不可不正。若官府文书及科举场屋,寸晷之下,难以遽行釐改。如俗书东为东,俞为俞,宜为宜,为州,为羽,󲮋为履,𭻌为留之类,皆从其便,庶使官吏士子不至疑惑。诸韵内逐字下俗作某,并同。),反切有碍于音者悉易之。
一字数音,傍韵失收者,亦皆增入,元不圈者悉圈之。
有字同义同,同在通用之内,其音虽异而不可双押者,或举其重(谓两音各自有出处,虽不可双押,亦不可去其一者,皆两存之。),或存其一(谓同一出处,不可双押,故去其一,仍注二音于其下。),有同音互用字异而元有圈者去之(谓音义虽同而字不同,不在当圈之例,如肢与肢、跗与趺之类,皆去旧圈。)
仍于字下互注音切及诸义训,辩释疑似,订正是非,庶令新学士子开卷晓然,不至误用,主司考校,亦更无有所疑云。
更有圣祖名、庙讳、旧讳、御名字同音异,准式不为碍者,随韵收入,陈乞许用,伏取进止。
臣之精力,尽在此书,剖析毫釐,分别黍累。
鲁鱼晋豕,敢祛学者之疑;
周鼓秦山,不失古人之意。
孙愐陈州司法,尚能勒成一书,名曰《唐韵》;
吴鈗为馀杭进士,亦能重定《切韵》,亲献临轩。
以今观之,随珠多颣,虹玉仍瑕,杂以吴音,加之俗字,其抵捂可知也。
曾谓黎明盛旦,无其人邪!
臣所增修《互注礼部韵略》,□平上去入四声,共计五卷,谨缮写新本,装成五册,随表昧死诣登闻检院投进以闻。
如蒙可采,乞颁下国子监雕印施行。
冒渎邦刑,仰干天听。
奏篇称善,傥垂乙夜之观;
教学为先,庶共九州之贯。
臣黩犯宸严,无任惶惧战汗激切屏营之至。
臣晃诚惶诚惧,顿首顿首,谨言。
绍兴三十二年十二月日,衢州免解进士臣毛晃上表。
按:《增修互注礼部韵略》卷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大蒜仲夏而枯(《艺文类聚》八十二,《御览》九百八十。) 其十五 东晋 · 葛洪
 出处:全晋文
万年,令人不老,延寿九千(同上)
大蒜仲夏而枯(《艺文类聚》八十二,《御览》九百八十。) 其三十一 东晋 · 葛洪
 出处:全晋文
道林子有五种尸解符,今太玄阴生符,及是一病解者(《御览》六百六十四)
大蒜仲夏而枯(《艺文类聚》八十二,《御览》九百八十。) 其四十四 东晋 · 葛洪
 出处:全晋文
以鹳血涂金丹一丸,内衣中,以指物,随口变化(《御览》九百二十五)
大蒜仲夏而枯(《艺文类聚》八十二,《御览》九百八十。) 其四十五 东晋 · 葛洪
 出处:全晋文
胡麻好者一石,蒸之如炊,须曝乾复蒸,细筛白蜜和丸如鸡子大。
日二枚,一年,颜色美,身体滑;
二年,白发黑三年,齿落更生;
四年,入水不濡;
五年,入火燋;
六年,走及奔马,或蜜水和作饼如糖状,炙食一饼(《御览》九百八十九)
大蒜仲夏而枯(《艺文类聚》八十二,《御览》九百八十。) 其四十六 东晋 · 葛洪
 出处:全晋文
《中经》曰:“钩吻狼毒,太阴之精气,主杀,故入口令人死(《御览》九百九十。)”。
青城山 唐末至五代 · 杜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三十二
神州之内有名山。
五岳列于五方。
山海经所谓五岳各领名山三百六十。
凡一千八百。
神仙洞室。
福地灵墟。
显于仙经。
载于方志。
其山皆上应列宿。
傍系星官。
上帝俾正神所居。
以司善恶。
邦国祥沴。
咸所主焉。
亦犹太山为角宿之根。
咸池为方城之险。
嶓冢应于井络。
魁首属于井陉者也。
自方圆肇基。
融结定位。
众山波属。
以镇一隅。
之山近江源者。
通谓之岷山
连峰接岫。
千里不绝。
青城乃第一峰也。
按汉书及传记。
岷山之下。
沃野有蹲鸱焉。
灵宝经亦云。
地出美
名曰蹲鸱
阚骃十三郡记称蜀郡西尽岷山
华阳国志称蜀郡北接岷山
斯则青城峨眉
为坤维之巨镇也。
岷山导江
但导其流。
非谓江源出于岷山矣。
福地记云。
青城山高三千六百丈。
周回五千里。
有甘露芝草
天池醴泉
玉匮经云。
黄帝封为五岳丈人。
乃岳渎之上司。
尊仙之崇秩。
一月之内。
偫岳再朝。
六时洒泉。
以代晷漏。
一名赤城山
一名青城都
一名天国山
亦为第五大洞宝仙九室之天。
对之西北。
岷山之南。
偫峰掩映。
牙相连接。
灵仙所宅。
祥异甚多。
任豫益州记云。
岗峦岩㟧。
连亘千里。
上有仙都
地理志云。
西徼之外。
江水所出。
彭青城
连峰下绝。
李膺记云。
入山七里。
至赤石城。
有羊马台三师坛。
上五里至瀑布水涧。
二百步有二石梯。
有一石
高三丈。
过二石门
绝崖数百丈。
下起常道观。
高峰下有水。
六时洒落。
东北有二石室。
名龙宫
可容百馀人。
从龙宫过至石室。
名龙桥
又有一梯。
洞穴深浅。
莫知所极。
西北有石室。
宛然见存。
又有黄帝坛石天地。
上圆下方。
阔一丈二尺。
有十二角。
观东有石日月。
各阔五尺。
厚一尺二寸。
相对。
柱上乌兔烁炜。
方圆磅礡可睹焉。
五岳真形图云。
洞天所在之处。
其下别有日月。
分精以照。
其中龙桥处二山相去二百馀步。
其峰危竦相对。
桥在峰首。
其桥中半渐渐促小。
可六寸。
长一丈五尺。
两边悬崖。
俯临不测。
山傍有誓石。
天师张道陵与鬼兵为誓。
朱笔画山
青崖中绝。
今崄断石并丹色。
阔二十丈。
深六七丈。
望之赩然。
福地记曰。
青城山赤石如鹿形。
今誓石多有如野兽之状者。
又云。
天师赤城崖舍中。
即今石室也。
观北上十馀里。
有亭台孤耸。
独秀霞表。
名曰轩辕台
下望诸山。
如蚁垤焉。
连抱之树。
有若也。
此台非得仙之人。
不可居之。
观前有灵灯。
斋日必见。
或五或三。
亦无定数。
常因元宗皇帝道士王仙卿就黄帝坛修醮。
其灯遍山。
僖宗皇帝幸蜀之年。
山中修灵宝道场周天大醮。
神灯千馀。
辉灼林表。
其山逸士高人。
多所憩息。
葛稚川神仙传云。
仙人李阿
朝游成都市
暮宿青城山
宋大明中
道士杨超远。
秀才元规
亦居此山。
唐有逸士冯廓王仙柯
于此修道。
皆有感降。
玉真公主
肃宗之姑也。
筑室丈人观西。
尝诣天下道门使萧邈字元裕受三洞秘法箓。
游谒五岳。
寓止山中。
就拜灵峰于宝室洞前。
有仙云五色元鹤翔舞焉。
此山前号青城城峰。
后名大面山
其实一耳。
同体异名。
犹岱之天台
亦谓之桐柏也。
东北临皂水
西南亘平川。
西枕黑溪。
北拒洄水
洄水今在蕃界。
大面之顶。
去平地七十二里。
为兹山之主。
非常人所到。
灵禽异兽。
奇花仙草。
靡不有焉。
其上琼楼仙室
金阙玉堂。
得道之人。
造之乃见。
非凡俗所窥也。
有七十二小洞。
应七十二候。
有八洞。
应八节。
第一太乙洞
第二九仙宝室洞。
第三娑罗洞。
第四高台玉室洞。
第五麻姑洞。
第六宝园洞。
第七圣母洞。
亦名圣主洞
第八都督洞。
亦应八卦。
以通八水。
其中五大洞。
上应五星之宫。
乃五行五常所化也。
瑶林宝树。
金沙玉田。
水清而甘。
草灵而秀。
上清记云。
神仙王方平
仙士万五千人。
以镇兹山。
又云。
洪崖真人隐居其内。
宁封先生栖于栖北岩之上。
黄帝师焉。
请问三一之道。
先生曰。
吾闻天真皇人被太上敕。
近在峨眉达三一之源。
可师而问之也。
因以龙蹻经授黄帝
黄帝受之。
能策云龙以游八极。
乃筑台其上。
拜宁君为五岳丈人。
使川岳百神。
清都受事。
乃入峨眉北岩
受皇人三一之道。
周旋海岳。
车辙存焉。
又有得道仙民。
游散未受职者。
分居诸洞之中。
绝峰之顶。
烟云常覆之。
每日晴霁。
才六七度。
四面山峰。
各有名字。
载于图经矣。
古坟诗 南宋 · 周端臣
七言绝句 押麻韵
短墙摧倒树攲斜,碧荠春开满地花。
马鬣就荒无认处,墓前碑在野人家。
水龙吟 清末民国初 · 傅熊湘
 押词韵第三部
嵭山四景词,章壁撑晴。云山佳丽,风日清和,琳宫贝阙,见神仙之居焉。明统志引第四十四福地,章龙山即此。
晓暾初上青苍,故山葱郁多佳气。
雄区坐镇,揽吞楚,下临无际。
乍敛烟霏,豁呈神秀,一轮高寄。
向真仙住处,旧游曾到,天不漏,春如

名胜居然福地。
莽龙蛇、联娟千里。
山南山北,吾庐宛在,夕阳明媚。
古寺穿云,疏钟间月,别饶清思。
问鲁戈在否,倩谁更与,缓羲和
初冬感怀二首 其二 1195年10月 南宋 · 陆游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庭芜失故绿,园树染新丹。
病思闲支枕,诗情独倚阑。
带移频觉瘦,貂弊不禁寒。
惟有墙阴,离离又满盘。
春日山居戏效松陵体六首 其五 戊申 明末清初 · 王夫之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美先登谶岁饶,回塘及暖浸长腰。
圆餐韧雪舂猫耳,甂瓮盦香糁苗。
带雨馌妻簪踯躅,催耕抟黍啄螵蛸。
高斋寓目忘天暝,黄犊将鸠上小桥。
老民二首 其一 1201年4月 南宋 · 陆游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乞得不赀身,林间号老民。
儿因作诗瘦,家为买书贫。
村仆欺谩少,邻翁语笑真。
今朝盐酪尽,糁更宜人
久雨1202年3月 南宋 · 陆游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风雨连旬日,屡空犹晏如。
敢言苔及榻,仅免釜生鱼
糁朝供钵,松肪夜照书。
百年如此过,作计未全疏。